Search

【為什麼我的影片這麼多話?】​
作為長期有在看我影片的讀者,應該非常清楚,​
我...

  • Share this:

【為什麼我的影片這麼多話?】​
作為長期有在看我影片的讀者,應該非常清楚,​
我的影片雖然長度都落在10分鐘左右,​
但大多影片其實都只是在回應一個問題。​


之前就曾經看過一則陌生人的留言:​

「為什麼講一個問題,要講這麼久?」​

原因有兩個,​
第一,這是對於說出去的話,負責任的態度。​
我相信大家都有去大醫院看過醫生的經驗,
​
假設你是初診,​
也就是對於某種症狀,抱持著患病的不確定性,​
在這種情況下,​
要稱得上是一個真正專業且負責任的醫生,​
是不會給你一個百分之百肯定的答案的。​

醫生可能會這麼說:​
「你之所以有這個偏頭痛的症狀,
​
就臨床實驗結果判斷,有60%是罹患A病,​
但你要特別注意的是,​
大約有30%B病的患者,也曾經產生這種症狀。」
​
並且提供你幾種治療的方案,​
最後,明確告知這些療程可能產生的風險。​

但我相信你也曾經遇過一種醫生,會這麼跟你說:​
「你這症狀,在我看來8成是A病」,​
丟出一、兩句話之後,就叫你去門外等,​
然後隨即給你開處方箋。​

看完這種醫生,你不知道自己為何患病,​
不知道自己如何避免再次患病,​
也完全不知道吃進肚子裡的藥,副作用是什麼,
​
這在我看來就是一種不專業且不負責任的表現,
​
而我不想當這種人。​

這就是為什麼我的影片長的原因,​
因為我除了告訴你,我所認為的是非以外,
​
我還要求自己詳盡敘述之所以推導結論,
​
背後是基於什麼樣的認知和脈絡,​
讓你除了知其然,還知其所以然。​

第二,笨的人找答案,聰明的人找解決方案。​
我舉個例子,小時候因為我是奶奶帶大的,​
大家要知道,在幾十年前那個年代裡,​
還沒有經歷台灣十大建設的黃金發展時期,​
沒有家財萬貫,是沒有辦法讀書的,​
所以小時候奶奶常常灌輸我一些錯誤的觀念,​

直到我長大後見到世面,才慢慢被糾正。​


例如:親嘴有可能會懷孕,​
我到國中才知道原來並不會;​
還有我曾經深信「人類是用泥土做的」,​
因此小時候洗澡,都不敢用力的搓身體,​

這導致我運動完流汗,​
只要輕輕蹭一下自己的肌膚,就會有很多「泥土」,​
我還以為把「泥土」沖掉,我可能會死掉,​

但其實這所謂的「泥土」,​
長大後才發現,叫做「苔蘚」。​

諸如此類,我小時候種種愚蠢的表現,​

全都是因為我只尋找答案,而不是解決方案,​
這兩者的差別是:​

「答案」是聽到就理解了,​
但「解決方案」是除了理解外,​
能歷經一個行為驗證的過程,​
它要能套進真實世界的處境裡,​
並解決實際問題才能算數,​

倘若無法解決問題,​
也能即時對於所獲取的知識進行反饋、校正,​
以確保自己不會接收到錯誤資訊。
​
這也就是我常常說的,
​

愚蠢的人,只要知道”What”就滿足了,
​
而聰明的人,除了要知道答案是What,​
還會多問一個”How”,​
也就是「如何」才能「達成某種目的」。​

所以我的影片大多是前面解釋完”What”,​
再接著講”How”, ​
也就每每都讓影片變得這麼長了。​

事實上,我在文章的最後都會放上一段話,​
明確告知,我拍影片的目的不是為了給你答案,​
我並沒有要你一昧信仰「我認為的對的觀點」,​
我的存在,單純只是為了提供你更多元的角度,​
哪怕目的是啟發你思考,抑或讓你學習尊重。​

阿不然我也不想做這麼長,​
真的hen累...


Tags:

About author
not provided
攝影師 / 行銷講師 / 行銷顧問 https://linktr.ee/jingwu
View all posts